根据俄罗斯媒体的报道,2025年10月17日,俄乌战争进入第1331天,战火依然蔓延,多个重要领域受到影响。当天,卢克-下诺夫哥罗德石油公司的科斯托沃炼油厂成为了攻击目标,L-24/300汽油加氢裂解装置遭到精准打击。这个装置每小时可以处理24吨原料,年产30万吨汽油,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能源供应。这次袭击给俄罗斯能源生产带来重创,特别是对于炼油厂这样至关重要的设施来说,其正常运作直接影响汽油和其他能源产品的供应稳定。这次打击不仅对国内能源市场产生了压力,还可能引发对工业生产的连锁反应。
与此同时,伏尔加格勒地区的巴拉绍夫斯卡娅变电站也未能幸免。作为一个500千伏的高压电力枢纽,变电站负责将伏尔加水电站的电力输送到俄罗斯中部,并为伏尔加格勒州、新尼科拉耶夫斯克区、沃罗涅日州东南部和萨拉托夫州西部的用户提供电力。变电站的受损导致大规模停电,居民生活、工业生产和公共服务都受到严重影响。电力供应中断对现代社会的冲击巨大,尤为重要的是,它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影响。
展开剩余78%同日,萨拉托夫和恩格斯在凌晨1点开始经历了连续两波袭击。第一波从1点到3点15分,城市上空不断传来爆炸声,工业区起火;第二波则发生在凌晨3:50至5:20之间。如此密集和持续的袭击不仅破坏了城市的基础设施,更让当地民众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。频繁的爆炸和火灾使得居民生活在恐惧之中,同时也显示了冲突双方在非军事目标上的激烈对抗。
从战略角度来看,针对能源设施和电力枢纽的打击,显然是冲突双方通过削弱对方的经济基础来争夺优势。能源和电力是现代社会的关键所在,摧毁这些设施能够在短期内造成对方经济和社会的重大损失。但这种做法的风险也十分巨大,一方面,可能会导致平民伤亡和民用设施的严重损坏,引发人道主义危机;另一方面,过度破坏可能引发对方的强烈反击,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,形成恶性循环。
在军事方面,乌克兰空军展现了强大的作战能力。乌军的Su-27战斗机使用GBU-39制导炸弹成功摧毁了一处俄军基地。这种炸弹精确度高、破坏力强,能够在远距离摧毁目标,显示了乌军在空中打击能力上的提升。此外,乌军的MiG-29战机低空发射AGM-88反辐射导弹,标志着其正在通过打击敌方雷达系统来削弱俄军的防空能力,进一步争取空中优势。
在地面战斗中,乌克兰第3突击旅在利曼方向成功击败了俄军侦察小组,确保了伊久姆-利曼-斯拉夫扬斯克间的重要后勤补给路线不被切断。这条路线对乌军至关重要,是兵员、物资和弹药的运输通道。乌军的成功防守不仅保护了自己的后勤线,也防止了俄军通过这一通道进一步推进。
在托列茨克方向,乌克兰特种部队“亚速”第12旅多次成功抵御了俄军的冲锋,特别是在城区作战中,尽管经历了16个月的激烈交战,乌军仍在城市西部和北部驻守。俄军因兵力不足未能继续进攻,局势逐渐趋于稳定,显示出乌军在城区防御方面的强韧性。
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,俄军发动了第三次机械化进攻,试图从东翼突破进入Shakhove定居点。然而,乌军成功摧毁了8辆BBM装甲车和1辆坦克,显示了其在反装甲战斗中的强大能力。
最后,在扎波罗热方向,乌军第128重装机械化旅重新夺回了卡缅斯克北部社区,进一步巩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。乌军的强大防守和反攻能力使得俄军的进攻计划屡屡受挫。
以上战况显示了冲突的激烈程度。乌克兰在防守和进攻方面都有亮眼表现,但战争的破坏力也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免息配资股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