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人民网-江西频道
清晨6点,云浮的山林裹着薄雾,潮湿的草木气息弥漫山间。
江西省地质局第一大队地质队员郁恩平、樊靓、李有勇已收拾妥当。作为广东云浮–肇庆地区1: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样技术服务项目采样队伍中的一组,他们早早地就背着沉甸甸的采样工具包,踩着山路向采样点进发。
他们肩负着广东云浮–肇庆地区1: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样任务,与其他伙伴们在7500平方公里范围内,开展表层土壤、深层土壤样品采集与加工,以及60平方公里重点异常区域专项调查采样的艰巨任务。
这段日子,艰辛与坚守交织。
1: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样绝非“挖土装袋”那般简单。
按技术规范,表层土壤样布设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个点,深层为每4平方公里1个点,样点精准分布在平原、盆地与低山丘陵区。
从事地质工作10多年的郁恩平,是团队的“主心骨”,出发前总会指着地图叮嘱:“平原盆地服务农田开发与生态管护,关系耕地质量。丘陵区侧重找矿远景评价,兼顾园地生态。江河湖泊周边聚焦流域生态,还得留意冲积型砂矿。” 这番话,成了3人的 “工作要领”。
团队里的樊靓,瘦瘦高高,外表文静却格外“较真”。作为记录与汇总核心,他的挎包永远装着掌上机、采样规范手册和记录表,手册上红笔标注着各区域要求:平原避开耕作层扰动,丘陵关注岩石风化过渡带。
一次,在云浮城郊平原的稻田旁,李有勇刚要挥锹采样,樊靓立刻拦住:“这里有翻耕痕迹,挪5米避开,不然会影响农田土壤质量评估。” 李有勇打趣他“火眼金睛”,樊靓认真地说:“1个点覆盖1平方公里,数据关乎整片农田规划,不能马虎。”
地址队员在农田采样。
郁恩平在队伍的最前面,用砍刀清理藤蔓,同时盘算任务:“跑8个表层点、2个深层点,在丘陵与平原交界带,得兼顾找矿与农田生态。”
山间小路湿滑崎岖,10多斤重的工具包,时间一长,包里的采样铲、容重环、样品袋、洛阳铲压得人肩膀发沉。身强力壮的李有勇主动扛起洛阳铲:“深层采样的重活我来,咱们争取中午拿下3个表层点。”抵达首个平原表层采样点,郁恩平蹲下拨开枯枝落叶,按规范,清除腐殖质层,“梅花形”采子样。这里是基本农田,样品重点检测有机质、重金属,为肥力提升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。李有勇迅速开挖,铁锹与泥土摩擦出“沙沙”声。樊靓蹲在一旁核对掌上机:“坐标正确,符合要求。”随后工整记录采样编号、土壤类型等信息,“数据得和样品对应,后续才能精准判断土壤适宜性。”
忙完3个平原表层点,3人赶赴附近丘陵采集深层样品。
深层采样需挖到1.5-2米,李有勇挥着洛阳铲钻探,汗水浸透后背。郁恩平在旁扶着铲杆:“深层土壤反映古老地质信息,对找矿更重要。1个深层点覆盖4平方公里,这片丘陵有成矿远景,样品里的微量元素异常可能是找矿重要‘信号’。”半个多小时后,符合深度的土壤被带出,樊靓立刻用样品袋接住,仔细剔除碎石:“必须保证样品纯净,不然会干扰元素分析,影响找矿评价。”
日头升至头顶,山间闷热难耐,3人衣服早已湿透,只能在换点间隙躲进树荫,啃面包、喝矿泉水。郁恩平看着记录表上的对勾说:“计划12天完成120平方公里表层、30平方公里深层采样,7500平方公里虽艰巨,稳步推进就能按时完成。”樊靓翻着路线图补充:“昨天在西江岸边采样,样品要重点查重金属和氮磷,既支撑流域生态管护,也能发现找矿线索。”李有勇接过话:“那天蹚水过河,幸好郁哥把样品袋封得严实,没被急流打湿。”
采样路上的困难远不止高温与山路。一次,3人要去重点异常区的核心点位,路被湍急小溪阻断。郁恩平知道,这处样品关乎异常成因分析,可能藏着隐伏矿体或生态风险。他拄着木棍率先蹚水,行至河中央险些被急流冲倒,稳住身形后,樊靓和李有勇踩着他的路线过河。抵达对岸,3人裤脚湿透,却顾不上拧干,立刻定位采样。郁恩平叮嘱:“多采几个子样,重点分析一些元素,判断是矿化异常还是人为污染。”
云浮的天气说变就变,一时晴来一时雨,台风也时常“光顾”。有一次,采样时突降大雨,3人瞬间成了“落汤鸡”。当时刚采完3个农田表层样品,若被雨水浸湿,数据就会失真。郁恩平立刻脱下外套盖住样品袋,樊靓和李有勇赶紧将样品转移到田埂棚下。雨越下越大,雾气让能见度不足10米,3人挤在棚里,紧紧护住样品。樊靓擦着样品袋上的水珠说:“这些样品覆盖数平方公里的农田,出问题就得重采,既耽误时间又可能错过采样期。”郁恩平附和:“辛苦没事,得对数据负责,这关乎农民耕地规划。”
夜幕降临时,3人拖着疲惫回到驻地,却未直接休息。郁恩平核对数据:“8 个表层点、2 个深层点、1 个异常点,全部合格。”樊靓忙着给样品分类编号,按“服务农田开发”“服务找矿评价”“服务流域生态”标注,避免后续加工混淆。李有勇则仔细清洗工具,擦干洛阳铲和铁锹:“明天去北边的盆地,得提前检查好工具,兼顾园地生态和找矿。”
在云浮的日子里,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。
3人穿梭于崇山峻岭与田间地头,用脚步丈量土地。郁恩平把控采样重点,樊靓确保数据精准,李有勇主动扛起重活,像紧密的齿轮,在野外践行地质工作者的责任。
随着采样推进,地图上的点位愈发密集,驻地仓库里的样品箱堆成了小山。每当一天的任务结束,3人总是会望着群山与稻田,满是成就感。
我离开云浮那天,清晨的阳光洒在西江上,波光粼粼。回望这片土地,竟然有些不舍。但他们却依然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着,他们采样的日子依旧在进行着,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这片土地的发展与保护,留下了珍贵的地质“密码”。(胡杰)
免息配资股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